たい风

查看详情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 瑞鸣唱片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有没有一段旋律,听到就让你勾起思乡之情?当然,我说的不是像《我的家在东北》这种流行歌曲,而是经过时间打磨留下来的,带有传统烙印的家乡小曲。比如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四川清音、广东粤曲等等。今天我们从北到南,一起聊聊关于你家乡的旋律。



东北-二人转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东北是中国温度最低的地方,提到东北,脑海里便充满五彩冰灯的画面,或是白茫茫一望无际的雪源,听东北的老人们说,原来的东北滴水成冰,冬天冷到人们躲在火炕上,谈天说地。所以大部分的东北人是幽默的,因为那是长期在火炕上聊天而产生的现象。若是提到东北的音乐,那么一定会想到二人转,或是一男一女或是一个人、几个人穿红戴绿的唱歌。


曾经听一个老艺术家说,东北没有属于自己的音乐,都是来自河北或者山东。没错,如果把所有的东北人比作一个民族,那么这是一个勇敢的迁徙民族,他们闯关东来到白山黑水间,将音乐也带到了这里。



北京-京韵大鼓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从山海关离开就是京津地区,那里最有特点的是黄色琉璃瓦与灰色砖墙。老北京人世代居住在灰色集中的南城,以前那里鱼龙混杂,居住来自各地的艺术达人,他们从相识到熟知,交流技艺,然后再产生新型艺术形式,比如京剧和京韵大鼓。但京剧是由于清代皇家的喜好而产生,而京韵大鼓,却主要服务百姓。


京韵大鼓是从清末一直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当时著名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人把原来使用的河北话演唱的木板大鼓改为北京话演唱,然后在此基础上吸收京剧的唱腔和北京的流行曲调加以创新,三弦、四胡和琵琶成为了新的伴奏乐器。一直到如今,似乎提到北京的民间小曲就会立即想到京韵大鼓,听到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的名字,会让人立刻想到京韵十足的曲调。


《剑阁闻铃》是骆玉笙唱了半个世纪的曲目,是安史之乱中,惨死在马嵬坡的杨玉环,沉浸在思念中无法自拔的唐玄宗,一夜未眠到天明的情节。至今,《剑阁闻铃》已经成为了一代绝唱。



天津-时调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同样流传在这一区域的是天津时调。因为用天津方言演唱,有着浓厚的天津气息,所以曾有人说,这是天津最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调。同样是通俗易懂的内容,强调却高亢爽朗,就像是北方人的性格一般。


旧社会时,在天津的街头巷尾你能听到这样几种曲调,人力车夫流行的拉哈调、青楼妓院的鸳鸯调等等,这统一被叫做天津时调。原来天津时调被认为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俚曲,但是后来逐渐流传到天津的很多区域,也出现了不少的民间艺人,比如赵宝翠、秦翠红等等。著名的艺术家王毓宝介绍,清末时调流传到了天津的四个地区,出现了很多民间艺人,其中以城里最为兴盛,有的自弹自唱,婉转动听,有的标新立异,演唱时滑稽,不论如何,想来天津人一定会对这类曲调有独特的情怀。



山东-琴书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在我国,称得上沿海的省份有很多,而又开拓精神的省份应该当属山东。因为上世纪,曾有大批量的山东人,带着敢闯敢拼的架势离开家乡赶往东北。山东人豪爽,这从他们吃饭、喝酒的饮食文化中也就看得出来。鲁北的农村则在节前有炸菜的习惯,豆腐、生肉、鱼虾等原料炸出过年用的佳肴。至今,这些习惯在东北很多人的家里都能看的到。本以为山东人听的音乐也会很是粗狂,但事实上他们流行的小曲有很高的文学性,想想也的确应该如此,毕竟孔子的家乡在山东。


山东境内的俗曲从元代开始就一直比较流行,据传说,不少地方的一些绅士名流喜欢抚琴弹唱小曲,这类自娱自乐的形式被叫做“琴筝清曲”,比如《白蛇传》中的《断桥》、《水漫金山》等等。唱词的文学性很强,这种形式很快被当地的农民学习,从农闲到节日聚会。直到雍正年间,一类以山东方言表演的艺术形式山东琴书出现。


后来,山东琴书逐渐改变了旧的演唱方式,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用面目来传神,甚至可以加入手势的变化。如果你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相信你一定会被这样熟悉的唱腔感动,因为音乐传达的不仅是旋律也是思乡之情。



河南-坠子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与山东相连的河南流行着另一类民间艺术——河南坠子。它的流传时间虽及不上山东琴书那样长,但流传的区域却不仅是省内,北京、天津、山东都有河南坠子的艺人,乔清秀在曲艺之乡天津,让河南坠子有了一席之地,当地都叫她为“坠子皇后”。北京也有类似的记载,在20世纪30年代的《江湖丛谈》中写道:“天桥的坠子,开荒的不是坤角,是个男角,一个人自拉自唱。”事实上,不论北京人还是天津人都是听不太懂纯正的河南话,甚至觉得有点土,但这自拉自唱的曲调却很是吸引人,于是在京津地区吸引了不少眼球。


虽说河南坠子从酝酿到形成一直流传在民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气息,但却继承了从道情、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优秀精华。有人说,河南坠子唱的真正好的是能从曲中听到河南滋味的,让人听了之后有种绕梁三日不断的妙趣。



江浙-评弹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上海被很多网友评论为是魔都,魔幻如它,魔力亦如它,总之是带着吸引力。说到上海,想到的不仅是东方明珠、老上海的二层洋房,还有上海人说出的吴侬软语。他们在世人的心中好似都有固定的形象,来自烟雨江南,从蒙蒙雾气中,窈窕身姿是女子,白面清秀是男子,也许正因为如此,上海的音乐也是温柔的,流行在上海的音乐叫做评弹,这是一类地域性很强的音乐,因为不懂江浙话,真的很难听得懂。


说到评弹,一定想到的是苏州,但这类音乐在上海也同样流行,1951年时,上海出现了评弹团,对评弹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使得音乐在依字行腔的手法中,凸显出独具特色的悠远韵味。



四川-清音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相信你一定听过不少老人都说过“少不入川”这句话,因为四川的生活太过清闲,他们非常注重生活的品质,这可能会让年轻的人忘记拼搏。据说老四川人一个皮蛋一根筷子再配上一杯酒,就能够坐在家门口,看着风景,听着热闹,慢悠悠的过上一天。


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或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都流行着这样一类音乐:音乐很丰富,伴奏的乐器是月琴或是琵琶,演唱时用四川方言,曾经一度是最流行的歌曲。这类音乐叫做四川清音,清朝末年,随着码头的开埠,从长江中下游入渝进川,唱着当时流行的小调,只曲牌就有100多支。比如赵调、满江红、马头调等等。



广东-粤曲


-瑞鸣音乐《小曲儿》专辑花絮-


我们最后要说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广东粤曲,这类曲种在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非常流行。广东的粤曲源自粤剧清唱,大概在清代的道光年间,就有以清唱粤剧为主的八音班,到了同治初年,有一位失明的女艺人名叫“师娘”,她将粤剧继承发展,让这类音乐越来越成熟。广东的文化很发达,粤曲也保存的很好,传统的八大曲目《黛玉葬花》、《六郎罪子》、《弃楚归汉》等等一直流传。


即便我们总是感叹时间过得飞快,也愿意在忙碌的间歇跨过千山万水,回到我们心里牵挂的家乡,然后带着向往去迎接下一个季节,因为未来,值得期待。


文章转自 音悦人生 专栏


评论
热度(472)
©たい风 | Powered by LOFTER